针灸里的“针”叫针法,针灸里的“灸”叫灸法。
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(通常指毫针)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,运用捻转、提插等针刺手法,刺激人体特定部位,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,简称穴位。根据最新《针灸学》教材统计,人体共有 361个正经穴位。
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、熏熨,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。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,故而称为艾灸,另有隔药灸、柳条灸、灯芯灸、桑枝灸等方法。如今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。
针灸由“针”和“灸”构成,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、腧穴、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,在形成、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,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与地域特征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。
针灸在治疗肥胖中,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针灸减肥,对20~50岁的中青年肥胖者效果较好。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,人体发育比较成熟,机体功能比较健全,通过针灸治疗,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,促进脂肪分解。同时,针刺后能够抑制胃肠的蠕动并且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,从而减轻饥饿感,达到针灸减肥的目的。中医认为肥胖多因过食肥甘厚味,致脾胃运化功能不及,水谷精微布散失常,化为膏脂蓄积体内。近年来针灸作为一种治疗肥胖的临床手段,效果明显。
《针灸治疗学》记载了多取手足阳明经及足太阴经的穴位来治疗肥胖症,视肥胖程度适度深刺。有肥胖症证-穴关联规则分析发现,针灸治疗选择的经脉,按选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胃经、脾经、任脉、膀胱经和大肠经。针灸治疗取穴,按照频次从高到低(前5位)的依次为天枢、中脘、足三里、三阴交和气海,取穴主要分布在脾胃经和任脉。
腹部是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太阴脾经等阴经循行之地,也是脂肪堆积的主要部位,采取腹针治疗,可以调节脾胃运化功能,增强消食导滞之功,促进脂肪细胞的分解,达到消脂减肥的目的。有临床研究发现,采用腹针疗法,取风湿点、中脘、关门、滑肉门、大陵作为主穴,根据体质随证加减穴位,比常规体针疗法总有效率明显提高。
艾灸有无减肥效果?需分情形而定。
如果经中医师认定为体内脾胃运化失调,产生湿、痰、饮等病理产物,蓄积于体内无法排出引起的肥胖,那么艾灸作为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,可能有一定的疗效,其作用原理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,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,激发人体正气,使全身的经络气血、脾胃等脏腑功能恢复平衡,从而加强机体代谢,促进水湿、痰饮等病理产物的排出,减少脂肪的转化、吸收,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。但应注意,艾灸不能天天灸,具体的间隔时间需根据体质而定,具体怎么做,可咨询中医医生。
如果您身体非常健康,活动量充足,但想进一步减轻体重;或者偶尔心烦、口燥、咽痛、舌红少苔或无苔而干、尿少色黄等,即体内出现阳盛的情况时,也想用艾灸减肥,则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,甚至还可能会破坏身体阴阳平衡,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。
有研究表明,使用温针灸配合耳针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合并肥胖的患者,发现患者血压、肥胖度、BMI和体脂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,说明这个疗法效果很好。
近年来,因针灸减肥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。需要指出的是,由于患者年龄、体质、性格特点、饮食等各不相同,最终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