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某,男,46岁。2015年8月14日初诊。主因“汗出2月”就诊于门诊。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出,多发于醒后,以背部为主,活动后不加重,伴恶风,怕冷,偶感烘热,未经治疗。就诊时可见:汗出,烦躁,眠差,纳可,二便调,不善与人交流,舌红,苔白腻,脉弦。既往失眠2年,间断睡前口服氯硝西泮片1mg,诊断糖尿病6个月,未口服药物治疗。
中医诊断:自汗。证属阴阳失调,营卫不和。
治法:调和阴阳,调和营卫。方用桂枝汤加减。
处方:桂枝18g,白芍18g,甘草6g,生姜3片,大枣5枚,泽泻20g,鹿衔草15g。7剂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分服。
2015年8月21日二诊:服药后汗出明显好转,仍眠差,舌脉同前,继续服用前方,前方基础上加用炒酸枣仁30g,夜交藤30g,磁石(先煎)30g。7剂。磁石先煎1小时,余药煮沸后同煎20分钟。
2015年8月28日三诊:患者自觉睡醒后汗出、恶风、怕冷症状基本消失,烦躁、烘热感、睡眠不佳等症状较前改善,仍不善与人交流。舌红,苔白,脉弦。继续前法。以前方加浮小麦10g,甘草30g,大枣10枚。
2015年9月4日四诊:患者汗出消失,烦躁、睡眠好转,主动与人交流。舌脉同前,继续服用上方,嘱继续口服上方14剂后停药。
按语:汗出多发于醒后,机体夜间卫气入内,营气走外,白昼时营气入内,卫气走外,睡醒时是机体阴阳、营卫出入交换的时间点,这时出现汗出,应归为营卫、阴阳的出入、升降路径失调。活动后不汗出,可以判断患者无气虚表现。故予以桂枝汤调和阴阳、营卫。《医碥·汗》曰:“汗者,水也,肾之所主也。内藏则为液,上升则为津,下降则为尿,外泄则为汗。”泽泻、鹿衔草均入肾经,肺主通调水道,居于上焦,主气血津液向外、向下;肾主水,居于下焦,主气血津液向内、向下;治疗中为保持气血津液运行的平衡,加用向内下入肾脏的泽泻、鹿衔草,制衡肺脏过度向外上发散。〔摘自:汤艳霞,刘亚芳,冀旭艳,等.李宝玲主任医师运用桂枝汤类方治疗自汗验案举隅.光明中医,2018,33(7):1025-1027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