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频,又称“小便频数”,是指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为主要症状的病证。
在正常状态下,成人日间排尿4~6次,夜间就寝后排尿0~2 次,每次尿量 300~ 500mL。如果排尿次数明显超过上述范围者,则称为尿频。因气温降低、出汗减少、饮水过多等因素所致者,为生理性尿频;非上述原因所致者,为病理性尿频。
尿频可见于西医学的尿道炎、膀胱炎、膀胱结核、膀胱结石、膀胱肿瘤、肾盂肾炎、肾结核、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、糖尿病、尿崩症等疾病。
尿频证有虚、实之分,虚证以阳虚气虚为多,尿液偏于清长,一般没有排尿不适;实证以湿热血瘀为多,尿液偏于短少,常常兼有排尿不适。
湿热下注之尿频与肾阴亏虚之尿频,均可兼见小便混浊。
但前者之小便混浊系湿热内蕴所致,常常伴有排尿不适;后者之小便浑浊系精微下漏所致,一般不伴排尿不适。此外,前者常常伴有尿急尿痛、尿道灼热;后者常常伴有口干咽燥、五心烦热。湿热下注之尿频,治以清热利湿通淋,方以八正散、龙胆泻肝汤等方加减化裁;若尿液混浊者,可酌加土茯苓、滑石、萆薢等;排尿灼痛者,可酌加蒲公英、鱼腥草、石韦等;尿石尿血者,可酌加金钱草、海金沙、白茅根等;会阴坠痛者,可酌加延胡索、川楝子、乌药等。肾阴亏虚之尿频,治以补肾缩尿,方以六味地黄丸等方加减化裁;腰膝酸软者,可酌加杜仲、桑寄生、续断等;神疲乏力者,可酌加黄精、太子参、刺五加等;口干咽燥者,可酌加生地黄、玉竹、石斛等。
肾气不固之尿频与脾气亏虚之尿频,均可见小便清长。但前者之小便清长系肾气不固、膀胱失约所致,常常伴有神疲乏力、畏寒肢冷;后者之小便清长系脾气亏虚、气不摄津所致,常常伴有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溏。此外,脾气亏虚,气不摄津,精微不藏,下注膀胱,也可见小便混浊,因此临床须注意,不可一见小便浑浊就认为系湿热所致,与湿热下注之小便浑浊的鉴别要点在于不伴小便不适。肾气不固之尿频,治以温阳补肾缩尿,方以肾气丸、缩泉丸等加减化裁;若神疲乏力者,可酌加人参、炙黄芪、黄精等;畏寒肢冷者,可酌加制附子、肉桂、仙茅等;小便失禁者,可酌加桑螵蛸、覆盆子、山茱萸等;性欲低下者,可酌加巴戟天、淫羊藿、仙茅等。脾气亏虚之尿频,治以补脾益气缩尿,方以四君子汤、参苓白术散、补中益气汤等加减化裁;若尿液浑浊者,可酌加党参、山药、薏苡仁等;食欲不振者,可酌加炒二芽、鸡内金、炒山楂等;大便稀溏者,可酌加乌梅、石榴皮、赤石脂等;身体倦怠者,可酌加人参、党参、白术等。
湿热下注、气血瘀滞等实证之尿频,因其有实邪蕴遏阻滞膀胱尿道,实邪不去则尿频不减,故一般不宜用缩尿药物,因缩尿药物具有敛邪留寇之弊。肾气不固、脾气亏虚等虚证之尿频,因其没有实邪阻滞膀胱尿道,故可酌用缩尿药物,如桑螵蛸、覆盆子、山茱萸等,以助膀胱之固摄。